公司要聞
陜核工勘組織開展新型無人機野外飛行試點工作
近日,伴隨著螺旋槳高速旋轉產生的“嗖嗖”蜂鳴聲,搭載著高精度五鏡頭的多旋翼無人機緩緩升空,在測繪院1:1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航測項目組工作人員的操縱下,對長安區常興村崩塌所在的斜坡單元進行航測攝影、空間數據采集和全方位空中調查,這是公司首次將飛馬D2000S高性能多旋翼多鏡頭無人機運用在城鎮地災風險調查的一體化真三維建模和航測調查工作中。
本次試點飛行工作中,針對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項目對航空攝影的高精度和真三維要求,同時結合中高風險區普遍存在的斜坡區域植被茂密、高差起伏大、微地貌復雜且人工調查難以到達等特點,測繪院采用高精度多角度多光譜的五鏡頭一體化機載相機進行航拍和空間數據獲取。經數據解算,本次獲得的該區域圖像密度約為8000張/平方公里,航向重疊率80%,旁向重疊率65%,總有效像素12600萬,地面分辨率小于3cm,三維真實度達到95%以上,滿足地質災害風險調查及評價工作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據了解,多鏡頭真三維機載航測技術是一種高精度、多光譜、多重疊率的無人機調查技術。通過掛載在無人機上的高精度多鏡頭相機進行正視、多角度斜視和全方位空三數據獲取,可以快速、精準、高效的獲取到地面光譜信息及空間數據,形成真三維模型和全方位無死角的地質災害隱患及斜坡空間形態信息。同時通過數據處理,有效“剝離植被”,實現真實地形的三維化實時展示,能很好的應用于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為滑坡調查、崩塌(危巖)調查、泥石流調查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撐,消除了普通無人機無法探取地表廬山真面目和立體虛化的缺陷,也克服了人工調查危險性高、時效性差、陡峭處無法抵達等諸多不利因素。可以僅用一兩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就探知方圓一平方公里內整個區域地表的三維信息,為地質災害風險調查和評價提供最為真實和準確的基礎數據,確保調查工作質量,提高調查效率。
下一步,公司將加強組織協調管理,做好測繪院與各項目組的協同聯動,將該無人機應用到安康、漢中等地的2025年1:1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項目之中,力爭提交精度高、質量好、效率優的野外第一手原始資料,促進項目精益管理和實施,保證成果質量。